近日,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最靠谱股票配资平台,在距黄河岸线十余公里的小秦岭深处,一座尾矿库前,由河南省灵宝市纪检监察、应急管理、财政等力量组成的联合监督小组正在查看闭库进展情况。
作为黄河入豫“第一关”,灵宝矿产资源丰富,历史上粗放式开采留下的27座尾矿库,对生态安全造成威胁,一旦发生渗漏、溃坝,含有重金属的污水将直排入黄河,威胁下游的饮水安全。
“黄河生态保护容不得半点虚功,监督必须精准到每一个环节。”联合监督小组负责人手里的笔记本上,记着每座尾矿库的“健康档案”。
为啃下尾矿库治理这块“硬骨头”,该市创新“专家+执法+服务”模式,邀请地质、环保专家“会诊”,梳理出102项问题建议,逐一制定整改措施;为每座尾矿库量身打造“一库一策”专属档案,墙上的治理进度图标注着治理状态,倒排的工期表精确到天,实行销号管理,联合监督小组跟进监督,确保2025年底前27座尾矿库全部完成闭库治理。
在小秦岭自然保护区,曾经机器轰鸣的矿山如今已换上“绿装”。沿着新修的生态步道前行,很难想象这里曾是千疮百孔的采矿区。
“矿山不修复,黄河不安宁。我们把涉矿领域治理与黄河生态保护深度捆绑,开展监督‘回头看’,推动啃下硬骨头。”灵宝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干部介绍,通过强化对主体责任落实、职权行使、决策执行等环节的监督检查,推动相关部门关停、封堵矿山坑口1894个,实现小秦岭自然保护区内矿权全面退出,累计完成矿山生态修复2.46万亩。
生态修复既要“当下治”,更要“长久立”。在市纪委监委的推动下,该市先后出台《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基金管理制度》等24项制度机制。如今,“智慧矿山+绿色矿山+清廉矿山”的治理体系正在形成,卫星遥感监测、无人机巡查等科技手段为监督插上科技的翅膀,确保生态保护资金每一分都用在刀刃上。
“从尾矿库的硬核治理到矿山的绿意回归,从制度的笼子越扎越紧到清廉清风浸润人心,我们将持续用精准监督的硬举措,为黄河入豫第一站筑起一道生态屏障,让母亲河在豫西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。”该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说。
更多热点速报、权威资讯、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
元鼎证券_元鼎证券登录入口_股票配资手机版APP入口提示:本文来自互联网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