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盘吃起来像橡皮的鱼片端上来时,我突然就想通了:那个曾经让无数人心甘情愿排队两小时的酸菜鱼,已经彻底凉了。
这事儿都不是感觉,而是血淋淋的数字。有人扒了数据,从2022年到2024年,全国倒了超过一万五千家酸菜鱼店。就2023年一年,门店数就往下掉了8.8个百分点。这还没算那些开开关关、最后还是没撑住的小铺子。净关店的节奏,压根就没停过。
还记得2018年那会儿吗?商场里、街边上,到处都飘着那股酸辣味。朋友聚会、下班随便吃口,首选就是它。那时候全国一下子冒出来三万家店,增长率高达63.6%。资本跟疯了一样往里砸钱,好像谁都能靠一锅鱼汤发家致富。美团当年的报告还给这群消费者画了个像:26到35岁的年轻人,女的比男的多,下了班就想找个地方吃点热乎的、带劲的,人均六七十块,不心疼。
怎么就突然不香了?其实也不是突然。当每一家店端上来的鱼片,味道都跟你上周在另一家店吃的一模一样,连酸菜的软硬程度都差不多时,你就该明白了。这道菜,早就被标准化的流水线给掏空了。
酸菜鱼本是川菜馆里一道压轴的硬菜,鱼得是现杀的,片得薄,酸菜是自家坛子里捞的,各有各的味儿。可资本进来后,一切都为了快。为了让出餐速度赶得上翻台率,中央厨房应运而生。鱼片是早就切好、腌制好的冷冻品,酸菜是工厂统一配送的料包,厨师要做的,就是把这些东西倒进锅里,加热,然后浇上一勺滚油。
这东西,就是预制菜。它成就了酸菜鱼的快速扩张,也亲手把它推下了神坛。一开始,大家还能被那股热油爆香的刺激劲儿骗过去,可吃多了,嘴巴是不会撒谎的。鱼肉没有了鲜活的弹性,嚼起来发柴、发木,汤底喝着总有股解冻后的腥气。消费者不傻,一次两次可能图方便,次数多了,谁还愿意花几十上百块,去店里吃一份自己在家用调料包就能做出来的东西?
在家做可太容易了。电商平台上,各种牌子的酸菜鱼调料包十几块钱一袋,步骤写得明明白白。去菜市场买条活鱼让摊主处理好,回家也就煮个十几分钟的事,成本直接减半,还吃得放心。这么一算,去店里吃就显得特别没意思。
价格战也把这个行业最后的体面给撕碎了。为了抢客人,低端品牌把价格打到了三十五块一份,快餐的定位倒是明确,可利润比纸还薄。高端的呢?像太二这种,曾经被人捧上天,搞点墙上涂鸦,弄些复古摆设,就想把价格卖上去。可顾客的吐槽也最多,说鱼不新鲜,服务员还一个劲儿地推销酒水,吃顿饭跟被PUA了一样。
口碑崩塌是一瞬间的事。2023年,几家大连锁被曝出用预制菜糊弄人,食品安全问题跟着就来了。太二的母公司九毛九集团,财报数据难看得吓人。2024年的中期业绩公告里,同店销售额直接下滑13.7%,翻台率也从一天3.5次掉到了3.1次。财报里自己都承认,市场竞争太激烈,同店表现不行,再加上关店的损失,一下子亏了1.35个亿。这不是个例,创始人管毅宏的身家从2019年上市时的128亿,一路缩水。这不是他一个人的锅,是整个行业都在为当初的疯狂扩张买单。
行业当然想自救。有的品牌开始往三四线城市跑,搞下沉市场,那里的消费者对价格敏感,但还能走个量。还有的出海,去东南亚华人区开店,鱼你在一起甚至拿了个全球酸菜鱼门店第一的认证,听着挺唬人,可国内的主力市场已经回不去了。九毛九也在2025年开始调整,关了65家太二门店,砍掉其他不挣钱的子品牌,甚至开始推鲜活模式,强调现杀现切,这操作有点讽刺,像是在打自己过去的脸。
说到底,酸菜鱼的没落,就是个行业通病的放大版。资本追逐热点,用标准化的模式迅速复制扩张,恨不得一夜之间占领全国,却在品质和服务上走了捷径。当风口过去,消费者回归理性,吃的不光是一道菜,更是一种体验和信任。
他们当初把一道经典的家常菜变成了快餐,赚得盆满钵满。现在才发现实盘配资网站,消费者当初迷恋的,其实是那份充满烟火气的记忆,而这,恰恰是任何预制菜包都无法复刻的。
元鼎证券_元鼎证券登录入口_股票配资手机版APP入口提示:本文来自互联网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。